第24节
??倒不是说编木拱桥特别精美。 ??恰恰相反,编木拱桥,是用最有限的成本,在最艰险的环境,上最实用的技术。 ??达?芬奇其实也设计过相似的拱桥结构。 ??这位文艺复兴后三杰之首是毋庸置疑的天才。 ??但达?芬奇在拱桥设计这件事情上的成就,远不及比他早出生几百年的北宋木匠。 ??达?芬奇的大部分设计,都是没办法落地的。 ??就像他设计的坦克装机车。 ??都还仅仅只是一个空想。 ??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,却是古人生活智慧的结晶。 ??木拱廊桥,是古代木匠在桥梁建造技艺上的创举。 ??编木拱桥,更是在极其落后基础条件之下,被逼出来的精妙造桥技术。 ??用木材编织起拱,运用榫卯结构,把一块块木头衔接起来。 ??实用才是生活智慧的真谛。 ??现存的编木拱桥,多半都已经“风烛残年”。 ??以现代的眼光来看,根本就没有什么了不起,更不会让人觉得惊艳。 ??很多人从上面走过,还可能会抱怨一句:【都什么年代了,为什么还要留着这些连车都开不了的破烂木桥?】 ??这些人的声音,其实代表了绝大多数。 ??这也导致了编木拱桥中的绝大多数,被钢筋混凝土的现代桥梁替代了。 ??在外行人眼里,“垂垂老矣”的木拱廊桥。 ??却是现代技术,都很难复原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。 ??时至今日,能够完整掌握这项非遗技艺的人,已经到了屈指可数的地步。 ??编木拱廊屋万安桥,多墩多跨,像条龙一样,盘踞在溪流之上。 ??随着那些曾经出现在老照片里面的三跨、四跨、五跨的木拱廊桥相继消失。 ??万安桥的存在,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桥、一份信仰,更是活着的历史。 ??在编木拱桥这个子门类里面,五墩六孔的万安桥,是当仁不让的“现存”世界之最。 ??只可惜,现存这两个字,被昨晚这场让聂广义的爷爷急怒攻心的大火,烧出了引号。 ??…… ??“广义,你今天挺让我震惊的。”宣适坚持由他来开车。 ??他的原意,是让聂广义好好休息。 ??养足了精神再回去处理事情。 ??聂广义却一点都没有要休息的意思。 ??他不闭眼睛,也不说话。 ??甚至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。 ??这样的聂广义,宣适在十几年的相处过程中,几乎都没怎么见过。 ??“嗯?”聂广义倒是没拒绝和宣适沟通,出声问到:“哪里震惊?” ??“你不是对古典过敏吗?”宣适进一步解释:“包括一切和古代、古法有关的元素。上到诗词歌赋,下到吃穿用度。” ??“这有什么奇怪的吗?”聂广义反问,“你不也对咖啡过敏了八年吗?” ??“我对咖啡过敏,是因为害怕触景伤情。”宣适有心试探,“难道堂堂广义大少,也有什么不堪回首的往事?” ??“我没有。” ??聂广义明显不是很想深入聊这个话题,宣适就也没有再追问。 ??一时无言。 ??忽然的安静,让车内的气氛有点压抑。 ??宣适放了首聂广义最喜欢的《欧若拉》。 ??这一放,就把聂广义给惹毛了:“你嫌我被极光气的还不够吗?专门放首歌来气我?” ??“那我关掉?”宣适妥协完了又不免有些意外:“你不是最喜欢张韶涵的这首歌吗?” ??聂广义并不回答。 ??宣适继续自己的提问:“欧洲有那么多可以看极光的地方,你专门跑去阿拉斯加拍,难道不是因为这首歌吗?” ??宣适本来也不是特别擅长沟通,现在这样,已经算是有点没话找话了。 ??如果旁边坐着的人不是心情欠佳聂广义,宣适早就闭嘴专心开车了。 ??过了好半天,聂广义才终于有了反应:“你是不是觉得你很了解我?” ??“啊?” ??这个问题,宣适有点不知道要怎么回答。 ??十几年的兄弟,说不了解,肯定不可能。 ??但是,兄弟之间,更多的时候,只需要点到为止。 ??聂广义没有问过宣适,为什么对咖啡过敏。 ??宣适自然也不会过问聂广义为什么对古典过敏。 ??广义大少看起来口无遮拦,实际上还是非常有界限的。 ??宣适能和聂广义成为这么好的兄弟,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。 ??“你知道我爷爷姓什么吗?”聂广义问。 ??“啊?”宣适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听错了。 ??聂广义重复了一遍:“我问你,知不知道我爷爷姓什么?” ??“聂?” ??“不是?” ??“所以,今天出事的不是你的亲爷爷?” ??“是我的亲爷爷,但他不姓聂。” ??宣适见过聂广义的父亲,他是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博导。 ??聂教授,毫无疑问姓聂。 ??亲爷爷不姓聂的话,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。 ??“你爸爸也和今天那个小姑娘的姐姐一样,是跟你奶奶姓?”宣适问。 ??“我奶奶和我爷爷一个姓。” ??“啊?那为什么啊?你不想说可以不说。”宣适今天的震惊,不可谓不多。 ??“你都要跟我回老家了。就算我什么都不说,你自然也会知道的。” ??聂广义开始讲家里的过往:“我父亲年纪比较大,是1952年生人。他出生的那一天,昨晚被烧毁的那座万安桥,被一场百年一遇的洪水给冲垮了。” ??“你的意思是,万安桥1952年,重建过一次?” ??“不是的,1952年的那一次,并不能算重建,只能算大修?” ??“冲垮了还只是大修?”宣适有些不太能够理解。 ??“对。” ??聂广义向宣适解释了一下原因。 ??木质拱桥,虽然会被大水冲垮,却并不是特别怕大水的冲刷。 ??1952年的那场洪水,冲垮了万安桥西北端的两个拱架和十二开间。 ??百分之八九十的木结构都被冲到了下游。 ??万安桥所在的山区溪流窄,地势落差大,大水来得也急去得也急。 ??聂广义的爷爷,顾不得家里有新出生的小孩,沿着溪水一路捡,捡回了还有一半能用的。 ??造一座桥至少需要数千个木结构,万安桥的木结构,自是比一般的三节苗、五节苗要多。 ??有了这些原始“配件”,万安桥的那次大修,才得以保留很多原始的风貌。 ??“因为万安桥是在我父亲出生的那一天被冲毁的,我父亲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不详的人。”聂广义问宣适,“是不是有点可笑?” ??“那时候的农村嘛。”宣适说,“封建迷信再所难免。” ??“是吗?”聂广义扯了扯嘴角,说道:“可是,再往前数二十年,同样是这座桥,我爷爷从8米多高的桥面上掉下来,毫发无伤,被认为是祥瑞。” ??“这样啊……”宣适暂时没组织好语言。 ??聂广义又问:“你说,我们家是不是和这座桥很有缘?” ??“嗯。”宣适点了点头。 ??这一点,他根本就没办法否认。 ??“缘分让我爸这个不详的人,不到三岁就被送人了。”聂广义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,说道:“所以,我非常不喜欢我爸爸。” ??“啊?这个……”宣适终于把语言给组织好了:“这个也不能怪你爸爸吧?他不是还不到三岁吗?他哪有什么选择……” ??“不,我说的是,他明明姓聂,为什么要去帮助一家子外姓人?我爸爸为了那个不要他的家,到了快四十岁才结婚。” ??宣适有点不解地朝聂广义看了一眼,又转回去盯着开车的方向。 ??“你也理解不了是不是?”聂广义寻求认同。 ??“我……是不太理解,帮助别人和什么时候结婚,有什么关系?” ??“你理解不了就算了。我和你说一个你更没有办法理解的。你最清楚我高中的成绩,对吧?我是不是轻轻松松就能上清华?”